近期不少市民反映,小區(qū)原本供居民停車、充電的地下非機動車停車庫,*近貼出一紙“禁充令”。居民被告知地下非機動車車庫只能停車,無法充電。許多居民不得不將車停在地面或樓道里,從樓上“天降飛線”充電……
當初,不少小區(qū)的電瓶車是從地面整治到地下的。在地下非機動車車庫統(tǒng)一充電,專人管理,成為不少物業(yè)解決地面消防隱患的一大措施。如今怎么又回到了以前的老樣子?
緊急通知地下車庫“禁充”
有些市民為了充電,從路邊五金鋪花費數(shù)百元買回了幾十米米的插座延長線。為的是從樓上的陽臺能一直垂到樓下綠化帶,給電瓶車充電。原來電瓶車是可以停在車庫,管理員幫忙代充,每次2元,充完會幫忙拔掉。
在“禁充令”之后就行不通了。在某小區(qū)停放點車庫口可以看到物業(yè)“緊急通知”,語氣還頗有些詼諧:“消防科的同志狠批了一頓,說我們消防安全意識薄弱?,F(xiàn)要求地下室不準住人,更不能亂拉線充電。否則追究法律責任,對物業(yè)公司也將重罰處理。
對消防隱患沒充分認識
非機動車在小區(qū)地下充電,真的隱患嚴重嗎?在某小區(qū)停放點車庫里看到,電瓶車車位都有編號,總共80個。盡管已不能充電,現(xiàn)場至少有近8成車仍停著。每四五輛電瓶車之間,還有一道墻分隔。車庫僅有3個充電插座,其中一個插座處電線還裸露在外。這么多車,3個插座夠用嗎?居民說:“我們會自帶插線板?!?/span>
對于電線拉來拉去確實存在的隱患,但車庫管理員以及居民均不以為然。對于緊急通知,車庫管理員認為應該是暫時的,“這么多車要充電,之后還是需要我們看管的?!?/span>
“天降飛線”方式五花八門
地下車庫“禁充”后,每幢樓樓道口成了居民的電瓶車集中充電區(qū)域。為了充電方便,絕大部分居民私拉的電線并沒有收起來。為防止露水或下雨引起插座短路,居民們“絞盡腦汁”:一根黃色的延長線從樓上窗口垂出,底端的插座則被用塑料紙層層包裹起來,塞在底樓居民的防盜鐵窗里;將大號的礦泉水桶摳掉底部,倒懸在樹上。插座則藏在礦泉水桶內,這樣就不怕露水和下雨了;還有4根黑黃不同的電線從天上垂下來,可插座卻不好找。原來,2個插座藏在門廊里、1個插座藏在底樓居民的空調室外機后面。還有1個不夠長,又接了上1個拖線板……
插頭保護一下還算是“負責”的,還有許多居民干脆將插座或掛在樹上、或扔在綠化帶里,沒有任何保護措施。
智能充電站能解決問題嗎
如此雜亂無章、飛來飛去的電線,不是隱患更大嗎?對此,居民們心知肚明。這樣的線路往往沒有漏電保護裝置,一旦接頭松動、線路老化或電線膠皮破損,就可能短路起火。若是插座進水,短路觸電傷人后果更嚴重。
今年8月,某小區(qū)就曾發(fā)生過一起電瓶車無故起火殃及車輛的火災事故。當時,起火電瓶車采用高層懸吊充電的方式。事實上,類似的火災事故幾乎年年都有。消防部門建議小區(qū)應設置電瓶車集中充電區(qū),但很多小區(qū)的地下非機動車車庫集中充電點并不規(guī)范。消防部門介紹,一個安全的電瓶車充電環(huán)境應該包括能避雨、能自動斷電、電路必須走暗線、充電器必須合格以及消防設備必須配置等5個要求。
“禁充”后如何解決小區(qū)居民集中充電成了物業(yè)、業(yè)委會和居委會眼前的焦點問題。通過引進“智能充電站”。這種充電站微信掃一掃,或刷卡就可以充電,充滿后自動斷電。這樣就可以解決自動斷電、走暗線等一系列要求。
微信支付充電站即可微信掃碼充電,又可刷卡充電,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;電卡可掛失,可用任何一部手機微信為電卡充值,解決了原來傳統(tǒng)單刷卡設備為電卡充值的大難題,節(jié)省了運營商的時間成本;所有充電數(shù)據(jù)實時掌控,無論你在哪里,只要有人充電,手機實時收益到賬,便捷又省心!